
TBA藝術平台於忠泰NOKE樂生活舉辦 《Myth Makers當代都會藝術展》打破大眾與藝術的距離
在繁忙都會中,我們是否還能停下腳步,讓藝術進入日常節奏?TBA藝術平台(The Bridge Art)於近期在NOKE忠泰樂生活展開最新策劃展覽—作為此次展覽的策展方,TBA肩負起推廣藝術多元性的角色,宣布成為法國藝術家雙人組Leo&Steph的亞洲獨家代理,引進其知名創作「Kidcup」至亞洲舞台,引發藝術圈與潮流界高度關注。展覽名稱「Myth Makers」意指當代的神話製造者,指涉那些透過創作建構虛構角色、轉譯生活經驗的藝術家們。他們利用不同媒材,包括繪畫、雕塑、裝置與潮流藝術,塑造出如童話般的想像空間,也試圖回應都市人面對現代社會所產生的焦慮與期待。展覽所在地NOKE忠泰樂生活本身即是一個集合潮流、文化與生活體驗的新型態空間,此次展覽正好與場域精神相輝映,形成一場無牆藝術的對話。

本次展覽焦點之一,即是首次於亞洲登場的「Kid Cup」系列。來自法國的藝術家雙人組合Leo&Steph,以強烈的普普風格與清新童趣的視覺,打造出「Kid Cup」這一角色,並透過街頭塗鴉與卡通造型打破藝術與大眾間的高牆。TBA此次引進該系列,代表其與國際接軌的企圖心,也顯示台灣當代藝術市場逐漸開放與多元化的趨勢。除了Leo&Steph,展覽中其他30多位藝術家,來自不同創作世代與媒材取向,他們的作品橫跨繪畫、複合媒材、裝置、空間藝術等。展覽現場設計了多個區域,將童話符號、身份與記憶、時間與未來等議題交織呈現。觀者沿著展場動線行進,可以從每件作品中感受到都市生活脈動、藝術思考與情緒投射的連結。TBA 希望透過這樣的展示,為觀眾營造一個既具思考性又具親和力的藝術場域。線上觀展:https://tba.pse.is/MythMakers

從展覽的內容中可歸納出幾項觀察重點:第一,藝術展逐漸走出白盒子(White Cube)空間,進駐商場、社區、複合空間等場域,貼近大眾生活情境;第二,藝術家角色正在轉化為「敘事者」與「文化翻譯者」,其創作成為理解世界的新語言;第三,潮流與藝術的界線日益模糊,創作不再限於畫廊與博物館,而可能成為街頭品牌或社群圖騰的一部分;第四,觀眾從被動接受者轉為互動參與者,展覽更傾向設計「可體驗」、「可打卡」與「可帶走的記憶點」;第五,亞洲市場對於原創角色與授權藝術的接受度快速提升,成為藝術經濟新動能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也藉由策展與設計,讓藝術真正「變得不再遙遠」。從空間導引、QR互動、到藝術品的導入,觀者得以從中獲得全方位的感官體驗。讓觀者彷彿走入一個活生生的藝術宇宙。而這正是TBA所致力實現的策展初衷:讓藝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日常風景,而非難以觸及的高牆。

TBA藝術平台:https://www.tba.twTBA藝術平台自創立以來,即以「連結藝術與生活」為其核心理念,積極促成藝術家與空間、品牌、市場之間的互動。過去TBA策劃過多場具指標性的企劃,例如《cama café藝術走走》、《毀創紀》,皆成功打開藝術進入大眾文化的通道。此次《Myth Makers》的展出,不僅延續TBA過往實驗性與文化深度兼具的策展風格,也象徵其持續深耕亞洲藝術市場的策略布局,特別是在年輕一代藝術收藏與國際代理制度上的努力成果。參展藝術家:Iris Sun、怡君 陳、Doya、KUO3郭三、蘇慧安、陳民芳 Minfang、Chia Hui Chen、黃于倫 Yulun Huang、陳彥儒、王科邁、連攸如、黃韻如、Phron Tang、Fendy Liu、Petrina Hsieh、謝星逸Stary、雅瑪薩崎·米娜、鍾承晏、尹紅 Hong Yi、黃薰慧、Terry.W 王傳翔、官思岑 Carol Kuan、Iris Wei、楊邵涵、黃楷馨、Jaden Zen、杜姿樺、廖堉安、徐千雯、昴咪、Yosuke (洋介)、尤志瑛、盧盈慈 Betty Lu、黃思綺

The Bridge Art (簡稱 TBA )為全台最大藝術購買與媒合平台,在過去4年經營至今已合作超過 1600 位藝術家,並與全台 140間以上店家合作藝術展覽。
Follow
